在三国时期散户配资下载地址,东吴先后有四位出色的大都督,他们分别是周瑜、鲁肃、吕蒙和陆逊。
周瑜自年轻时便与孙策结下深厚的友谊,助力孙策击败了刘繇,稳定了江东的局势,立下了赫赫战功。孙策死于刺杀后,弟弟孙权继位,周瑜依然担任东吴的顶尖将领。他不仅为孙权献策,还亲自带兵,在赤壁之战中采用火攻战术,成功击败曹操,使东吴在三国鼎立的格局中占据了一席之地。
陆逊则在二十岁时便投身孙权麾下,成为其幕僚,凭借出色的智谋帮助孙权成功夺得荆州,最终被任命为东吴的大都督。在夷陵之战中,陆逊运用火攻战术,打破蜀军阵营,赢得了关键胜利。之后,他在石亭之战中再度表现卓越,与朱桓、全琮共同指挥三万兵力大败曹魏军队,斩杀和俘虏魏军一万余人。孙权称帝后,陆逊被封为上大将军、右都护,并辅佐太子孙登。
展开剩余77%然而,命运对两位大都督有着不同的安排。周瑜英年早逝,年仅三十六岁便离世,而陆逊则活到了六十三岁。倘若孙权能够活得更久,东吴的命运将如何改变?假如两位大都督能共事更久,谁会在这场权力斗争中最终胜出?
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,无疑是周瑜与陆逊在东吴生涯中的两次重要战役。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曹操,而陆逊则在夷陵之战中战胜了刘备。两场战役虽然背景不同,但都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火攻的使用。或许陆逊当时借鉴了周瑜的战术,这两场战斗对孙权的帝国来说都至关重要。
尽管两场战斗的背景迥异,但其中都有诸葛亮的身影。赤壁之战中,诸葛亮与东吴联合抗曹,策马挥戈,打得曹军溃败。虽然火攻战术并非诸葛亮提出,而是周瑜手下的黄盖建议的,但诸葛亮在策划联合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。而在夷陵之战,尽管陆逊最终获胜,但他与诸葛亮之间的较量仍显得扑朔迷离。诸葛亮的八卦阵几乎让陆逊全军覆没,幸好得到了岳父黄承彦的援助,才得以脱险。诸葛亮虽与陆逊对敌,但始终秉持联吴抗曹的原则,并未彻底与东吴为敌。
为何陆逊能在夷陵之战中获胜?首先,根据诸葛亮的“隆中对”策略,他并不希望与东吴开战,然而刘备心头的怒火难以平息,他始终渴望为关羽报仇,甚至打算重新夺回荆州。东吴与蜀汉之间的关系因此陷入僵局,刘备亲自率领大军发动了全面战争。经过一番周折,刘备因酷暑和长期的困顿被迫将水军转移到深山中避暑,而陆逊抓住这一时机,成功借火攻大破蜀军,赢得了这场至关重要的战役。
对比两场战役,陆逊似乎在战术层面远不及周瑜。赤壁之战中,曹操对周瑜心生忌惮,甚至给孙权写信警告他提防周瑜,显然曹操深知周瑜的谋略过人。周瑜不仅深得孙策的信任,也能灵活运用战术,在复杂的局势中让敌军陷入困境。而陆逊在夷陵之战中,虽然依靠巧妙的计策和耐心击败了蜀军,但如果换作其他时机,陆逊能否坚持得住仍然充满疑问。
不可否认,陆逊在这场战争中展现了非凡的耐性和坚韧。从正月到六月,刘备因无果而感到焦躁不安,甚至派遣使者多次挑衅陆逊,企图激怒他。然而,陆逊始终保持冷静,不为所动,成功破坏了刘备的军事计划。刘备曾计划在山谷中埋伏八千人,迫使陆逊出击,但陆逊依旧坚守阵地,毫不动摇。
陆逊的官职虽然比周瑜高,但两人的起步和身份大为不同。陆逊在孙权麾下的起点较低,最初是以谋士身份进入,而周瑜与孙策情同兄弟,彼此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。周瑜不仅是东吴的开国功臣,还在孙策去世后辅佐孙权,帮助他制定战略方针。东吴的政权体系和方向在周瑜的辅佐下逐渐稳定,陆逊此时才进入东吴,二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显然不可同日而语。
尽管陆逊最终获得了较高的职位和荣誉,但他与周瑜相比散户配资下载地址,在东吴历史上的影响力和地位,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。
发布于:天津市涵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